锡纯公益携手未来论坛打造艺术跨界科学、哲学的系列项目 | 物演_科学观与艺术观主题展览拉开了序幕

发布时间:2019-09-25


2019年9月7日,“物演_科学观与艺术观”主题展览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望京·昆泰嘉瑞文化中心召开,本次展览由锡纯艺术教育公益基金会和未来论坛联合出品,将于2019年11月17日未来科学大奖周期间预展开幕,未来将开展全球巡展。


展览邀请著名策展人顾振清策展,著名策展人黄笃担任顾问,由卢煜明、薛其坤、潘建伟、许晨阳、马大为(以科学家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的时间前后为序)五位未来科学大奖获奖科学家与陈文令、费俊、李晖、王度、杨千(以姓氏拼音排序)五位著名当代艺术家,一对一分组进行联袂创作。


以“物演_科学观与艺术观”主题展览为契机,2018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马大为教授和著名当代艺术家陈文令老师就“科学和艺术的关系”进行深入了探讨。


陈文令:中国传统重诗性轻理性,重人文轻科学,就是不提倡质疑,不提倡批评,不提倡实证,没有多少科学精神。今天世界已然发生巨大变化,当前是一个以资本意志为要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切务实不务虚,为科学的腾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科学早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马大为:在过去的一百年,科学对人类生活的改变真的是太大了,艺术是到了大家比较富足的阶段再开始,很多艺术是贵族专有的。


陈文令:传统经典的艺术确实是贵族化,精英化,垄断型的艺术。现当代艺术越来越大众化,形成一种“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可享受艺术”的时代氛围。


马大为:对,我们做科学研究做到一定程度也会上升到艺术的阶段。



陈文令:各个学科在登山的过程中各走各的路,可到了山顶都相通在一起了。历史上很多卓越的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霍金等等,他们对人文、对艺术都有浓厚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认为直觉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好的直觉,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和瓦特看到水沸腾的壶盖都会是无动于衷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极其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鼎力支持,这是人类翱翔的一双翅膀。


我跟马老师的跨界合作,要找到一个相互的关联点和共性点,需要不断的碰撞和融合,您看过我的工作室,我更需要参观您的实验室。其实艺术和科学都是实验出来的。只是实验成果很不一样。科学能说得很清楚,艺术则不一定能说得很清楚。艺术说不清的部分往往是最有价值的部分。而科学说不清楚的话就是伪科学了。这次合作需要有您学科研究的某些理念的注入,同时也要在个性中见到共性,总之要有一个艺术语言的转换,以什么样的材料,媒介、形式、转换成能让公众分享的可视化的艺术作品。

陈文令:我想请教马老师一个问题。有人说科学是相对没有峰顶的高峰,层层叠叠,不断更新,艺术是有不同时代的高峰。如两万年前的洞穴岩画,其他任何时代的艺术都取代不了它。


马大为:可以这样理解,科学技术到了一个层次之后就会停滞,这时候就需要用另外的方式去超越。某个阶段的高峰过去以后,需要继续去寻找另一座更高的山去攀登。


陈文令:如果很感性的用“超越”来描述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是从山峰的边上“超”前而去,独走偏峰,而科学是从山峰顶上“越”过而去,另辟蹊径。


马大为:我们做科学研究与这个有点儿像,不是完全照一条路走的,也许我从另外一条道,可以登上另外的高峰。


陈文令:艺术是比较形而上的,是比较务虚的浪漫的活动,而科学就很理性很具象很务实,对现实世界产生的正能量是巨大的。不过它对人类的潜在威胁也是巨大的,科学更像一把双刃剑,所以科学家在攀爬科学高峰的道路上需要人文光辉的浇灌。而艺术家也非常需要科学的智性光茫的照耀,使之成为一个人性更健全的艺术家。艺术和科学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马大为:会有这样的问题,绝对不可能说任何事都是十全十美的,科学的任务就是要发现这些问题,然后再找出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塑料造成污染,现在很多搞化学的人都在找如何让塑料降解得快更快的方法。包括药也是,过去有一些副作用,吃了以后肠胃不好或者是怎么样,现在经过更深入的研究,新药的副作用已经下降很多了。



陈文令:我看这个分子结构图像有点像一匹向前奔腾的马。


马大为:我们这里有很多三维的结构,因为我们是研究分子的,都是三维结构,我可以把我的研究成果搭一个模型给你看。


陈文令:嗯,我看到这些结构会有一点灵感,可以把某些科学与艺术相关的理念可视化。



马大为:这个是分子,是一个催化剂,我们一个核心的东西。可以把不同的小单元结合过来,经过这个过程就可能做成一个材料分子或者是药物分子。


陈文令:我今天感觉马老师几十年都在生命科学的维度里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也取得很大的成就。尤其在药物研究方面成就更为显著,药物涉及何任人种的生命,是关乎生死的事业。而艺术家的作品不偏重实用价值,似乎更像是生命中的润滑济,起着一定的精神调节功能。如果没有艺术,生命会单调暗淡很多。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是医生哈。


科学是一个大学科,艺术也是一个全学科,板块有很多,我们各自板块的对接融合,可能会派生出第三种有意思的东西。袁隆平水稻杂交可增产,文明的杂交更能优化。


马大为:对,可以从这里面找到点儿灵感。


陈文令:把科学和艺术的某些研究成果视觉化。 马大为:我们研究的药物的基本上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这样一个小分子跟一个蛋白质是飘着的,另外一部分是我们这个催化剂能够把一些很简单的原料造成小分子与蛋白质。


陈文令: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是一个大系统,完全是团队作战,背后还要有很大资金和物质条件作支撑。而艺术家相对独立自由很多。当然,今天世界的一流艺术家的作业方式也完全与传统艺术家不一样。


马大为:做出来这样一个成果要几百个人花好多年才可以,因为需要不断试错。雕塑的创作可能也是需要不断试验,做一个觉得不够好就再做一个,不断的前进。




陈文令:这一点跟艺术是一样的。不断地试错,才能发现艺术的奥秘科学的奥秘。探寻的过程中要付出很多心血。艺术家工作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科学家能边听音乐边工作吗?


马大为:做实验也需要有灵感,做的过程是很严格的,要按一定的规程,但是想的时候,完全是可以浪漫、需要跳跃式的想法,这就是科学跟艺术结合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我们国家现在也是提倡科学、艺术与文化的结合,假如综合素质没有到一个高的层次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很跳跃性的想法,很深入的、革命性的、大胆的设想,才能够有更大的研究成果。


陈文令:您说的这个与艺术创作太相近了。同时还要勇敢,对未来未知世界的联想和想象,大胆创造才有可能发现科学的奥秘。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