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家沈锡纯纪念文集《慈怀浩气》——沈妮娜 · 永远的怀念 悼父亲沈锡纯

发布时间:2020-04-02




永远的怀念——悼父亲沈锡纯

沈妮娜


       20082101013分,这是一个令我们万分悲痛的时刻,敬爱的父亲平静、安详地走完了人生99个春秋的风雨历程,与我们永别了。

  春寒料峭,万籁无声,灯光下我拿出珍藏40年的“小画册”,怀着沉痛的心情默默地追忆着、思念着父亲,情不自禁地写下“永远的怀念”,追叙44年前那特定历史时期我毕生难忘的往事。

       44年前,我高中一毕业,父亲就支持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报名到党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农村去、上山下乡去。那是1964年的金秋,经福建省委研究决定,在闽北革命老区——武夷山创建知识青年农场、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我们203名福州市应届高中毕业生立即行动。为了让我坚定不移地上山下乡,父亲专门做了一本“小画册”,题上几段字,其中有:“上山上山,山上有山,党的光辉照遍人间。谁是中华儿女、谁是接班人,莫等闲自薄。看雄鹰展翅、猛虎出笼,踏着先烈足迹前进。上山上山,要把红旗插遍武夷山。”父亲还引用毛主席诗词:“暮色苍茫看劲松”、“梅花欢喜漫天雪”、“无限风光在险峰”、“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并精心地插图,真是图文并茂。记得送我们出发那天,福州火车站像是披上节日的盛装,锣鼓声、鞭炮声接连不断,沸腾的欢送队伍中彩旗、标语鲜艳夺目:“农村是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听毛主席的话到农村去”,数百名师生、家长、亲友,还有省市领导亲临车站欢送我们这群天真稚嫩的知识青年。望着那情景,我百感交集、热泪盈眶,眼泪像断线的珠子瞬间滚落。在模糊的视线中,我手捧画册,没见到父亲。因为父亲说过,他不来送我,但要我学画册里的“劲松”、“雄鹰”、“梅花”,去勇敢地面对生活,吃苦耐劳,做出成绩。

  北上的列车载着天真烂漫的青年学生驰向武夷山区。“战天斗地、滚一身泥、炼一颗心,为老区建设作出贡献”,这就是父亲画册里的勉励语。我们203名知青大部分是共青团员,其中不少还是各中学的学生会主席、团支部书记、班长等。带队的老师中有1963年被选为共青团九大代表、受过周总理接见并留影的戴俊老师。在那里,我们师生团结一致,学习江西共大的办学方法,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开始了紧张的学习和艰苦的创业劳动。我们虚心地向贫下中农学习,两年的时间,学会了割草炼山、垦荒种田、修路积肥、植树造林;我们自己动手修建营房,开辟操场、茶园、试验田,培育良种。白天坚持劳动、学习,在简陋的教室里聆听农学院教授的讲课;夜晚为了把知识贡献给广阔天地的农民,我们办起了农民夜校,不论天晴下雨,每晚我这个当“校长”的总是与几位“教师”提着风雨灯在田间羊肠小道上走三四华里去给农民上课。记得,那时省里每月给每位同学发2元津贴费。生活是艰苦的,可我们从不向家里伸手要钱,我还节省了10元钱过年寄回家给弟妹,直到现在母亲还常提起这事讲给小辈们听。劳动是辛苦的,不少同学磨破了手脚,刮破了衣服,但从不声张从不掉泪。那时我是茶叶队的政治队长,每天组织大家读语录、学毛选,同时我还经常把父亲的小画册拿出来与同学们共勉,至今农场的同学们还记忆犹新父亲勉励我们的画和字:“艰苦奋斗、实实在在地干”、“忙时认真干、闲时多读书”、“万紫千红处处新、奋发勤劳岁岁强”。

       20世纪60年代的武夷山,不仅以她光荣的革命历史教育着知识青年,而且还以她驰名中外的秀丽风景哺育着知识青年,吸引着知识青年为她献出青春与才华。不久,武夷山下知识青年的事迹传开了,传到福州,传到北京。福建省委、省政府召开了首届建设山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福建日报》刊登了武夷山下的“铁民校”;团中央派《中国青年报》记者贾化明同志专程来采访。我们的事迹同照片一起上了《中国青年报》。春节来临,省市派来了慰问团,一封封慰问信送来了亲人的热情问候。读着信,我们想家、想亲人,想极了!看着几位同学在流泪,我又想起父亲画册里的一段话:“离开家庭过集体生活,受党和毛主席培育深恩,矢志一心为社会主义献出能力,哪怕是平平凡凡,相信平凡的人愈多,平凡的事业就愈好。”看着“小画册”,我们顽强地克服山区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增强了勇气、信心,在人生的旅途中未敢歇脚、未敢停步。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它结束了我们在农场“共大”的峥嵘岁月。同学们先后分赴到不同的岗位,开始了各自独立的生活与工作。我因为办“铁民校”有成绩,在这种“付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将这段特定的上山下乡生活变作我终生职业的起点,从此我走上教书育人的路,在闽北开始了32年的教育工作(其中有8年从政)。先后16次被评为省、市、县“五好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优秀班主任”、“市最佳教育工作者”,198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当选建瓯市人大副主任,分管教科文卫。19962月调入省政协任文教卫体办公室主任。如今,我虽已退休,仍被省老年大学聘请,为我省老年教育事业做奉献,同时还被省监察厅聘为特邀监察员。

  回顾我四十多年的工作历程,我所取得的成绩与父亲的教育分不开,我珍藏的“小画册”,尽管随着岁月的推移,封面已由新变旧、变黄,但父亲以他那刚健挺秀的笔墨写下的字与画却历久弥新,让人永远存之于心,感之于怀。为了追忆知青峥嵘岁月,缅怀父亲感人的教诲,我将永远珍藏“小画册”,而且把亲身经历及受到的教育记录保存下来,给历史做见证,给年青一代讲述中国特定历史时期所经历的艰辛,告诉后辈要珍惜美好的今天,致力于更加美好的明天。


2008226日写于福州

(沈妮娜,沈锡纯次女。)